中国气候转型:2023展望

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但清洁能源激增推动加快实现碳达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也是过去二十年全球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在全球气候转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全球碳排放能够尽快达到峰值,中国不仅需要实现其当前的排放承诺,而且需要超越该承诺制定的目标。

本系列年度报告是CREA对中国气候转型进程的定期评估,并得到了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Heinrich-Böll-Stiftung)柏林总部的支持。为了衡量中国所取得的进展,我们汇总了一套由不同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发布的气候转型情景,并确定了一组可以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的指标,用这套指标来衡量中国的气候变化进程比以往的方法更细致和具前瞻性。

继2022年发布首次报告,今年是第二次更新这一年度展望报告。CREA重新评估了中国在实现国家气候承诺和符合《巴黎协定》目标的排放路径方面的进展,与不同基准进行对比,并对89名国内外中国能源专家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人数是去年的三倍。

我们的评估发现,以下多项指标已经步入正轨:

  • 清洁能源投资水平
  • 电气化水平
  • (居民和商业)建筑用煤量
  • 钢铁和水泥产量
  • 建筑材料行业排放量
  • 电动汽车销量

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发生了转变,房地产建设大幅放缓,而清洁能源制造和应用成为了关键的经济驱动力。由于缺乏明确的排放目标以及对煤电、高炉炼铁等产能的持续投资,中国的排放前景仍然不确定。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预计在2023年增加约4%,但创纪录的清洁能源增量仍然使得碳排放达峰更加临近。

2023年最重要的发展是中国清洁能源发电的装机已经达到了实现控制全球升温1.5度情景中所预测的规模,我们在去年的展望报告中也预测了中国能实现这一卓越成就。如果中国能够保持其2023年清洁电力的增长水平,或超越这一水平,那么碳达峰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也不再遥远。此外,电动汽车生产和销售量的增长也与1.5度情景保持一致。为了尽快实现碳达峰,并开始减少碳排放,中国仍然需要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加大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作者: Lauri Myllyvirta, Qi Qin, Chengcheng Qiu, Xinyi Shen

伙伴: Heinrich Böll Foundation